WFU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新鮮好?冷凍好?新鮮胚胎植入與冷凍胚胎植入比較。

作者:李日升醫師





接受試管嬰兒的女性朋友,來到最後一刻要胚胎植入的時候,常問:新鮮胚胎好?還是冷凍胚胎好?

有許多試管嬰兒中心提倡:取卵週期(無條件)冷凍全部胚胎,第二個週期再解凍胚胎植入。

也有試管嬰兒中心提倡:取卵週期新鮮胚胎植入,除非特殊原因(有條件)冷凍全部胚胎。

兩種方法都有人做,那到底哪種方式比較適合我?我們就來看看,美國人分析她們的結果,到底是新鮮胚胎好?還是冷凍胚胎好?


全冷凍胚胎療程無助於卵巢中低反應族群

全冷凍胚胎療程有助於卵巢高反應族群






先直接看結論,這篇 2018 年的研究,分析了美國 2014 年、2015 年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女性,總共 82,935 個胚胎植入週期發現:

全冷凍胚胎療程無助於卵巢中反應或是低反應族群 
(Freezing of all embryos in IVF is not beneficial in intermediate and low responders)

全冷凍胚胎療程有助於卵巢高反應族群 
(Freezing of all embryos in IVF is beneficial in high responders)


胚胎植入流程


什麼是新鮮胚胎植入?什麼是全冷凍胚胎植入?



傳統新鮮胚胎植入






一般最常見的試管嬰兒治療週期,還是新鮮胚胎植入。

所謂的新鮮胚胎植入週期,就是指:在同一個月經週期裡,開始接受藥物刺激後、時間到接受取卵手術、精卵結合後開始胚胎培養,胚胎培養到第二到五天內接受胚胎植入。在同一個月經週期裡,藥物刺激、取卵、胚胎植入,就是新鮮週期。

而第一次新鮮植入後,多的胚胎就會繼續培養到第五天、第六天、或是第七天後,接受玻璃化冷凍後,在液態氮桶內接受低溫保存。


傳統冷凍胚胎植入






傳統冷凍胚胎植入療程就是月經見紅開始,口服女性荷爾蒙開始培養內膜,內膜增生到適當的程度後,開始合併使用女性荷爾蒙跟黃體素,之後再將新鮮胚胎週期冷凍的胚胎,經過快速回溫後,重新植入回母體內。

這樣第一次有植入新鮮胚胎,第二次植入經過冷凍的胚胎,就是一般傳統冷凍胚胎植入週期。


全冷凍胚胎週期






有些女性朋友接受排卵刺激、取卵後,因為某些原因而不能新鮮胚胎植入,這就叫做全冷凍胚胎週期(Freeze all)。

這些原因包括:胚胎植入前發現內膜有息肉、黃體素提前升高、預防卵巢過度刺激(通常出現在取卵超過15顆以上的女性)、取卵因角度關係有穿刺過子宮內膜、胚胎植入前忘記用藥、準備接受PGS等,以上都是常見全冷凍胚胎週期的原因。這些都是因為植入後胚胎不容易著床、懷孕率大幅下降、或是因為要PGS(目前常規做第五天囊胚切片,參考這裡),所以要冷凍胚胎等下次月經週期,狀況也都排除了,再來植入,成功率會比較高。

然而,這幾年開始有「醫療機構常規執行全冷凍週期」,也就是不論是否有上面提的狀況,試管嬰兒中心一律不新鮮胚胎植入,而是取卵後、胚胎培養後、直接冷凍胚胎,到下一個月經週期,才來解凍植入。「醫療機構常規執行全冷凍週期」這樣的療程也造成不同試管中心、不同試管醫師、不同試管從業人員中有不同的意見。有些人支持、有些人覺得沒有必要。

這篇文章就在研究探討,因為「醫療機構常規執行全冷凍週期」是不是能夠提高試管嬰兒療程的女性的成功率。


統計分析資料






這篇文章分析了2014年、2015年,美國接受第一次胚胎植入女性的資料。




收集了第一次接受新鮮胚胎植入、以及第一次冷凍胚胎植入(排除之前有新鮮胚胎植入),排除了 PGS、卵子捐贈、卵子受贈、代理孕母等。這樣總共分析 82,935 個週期,其中有 69,102 個新鮮胚胎植入、13,833 個冷凍胚胎植入。





這篇文章又將這 82,935 個週期依照取卵時的取卵數分成三組:

1 ~ 5 顆:低反應組( Low responder )、

6 ~ 14 顆:中反應組( Normal responder )、

15 顆以上:高反應組( High responder )。



分析結果


依照上面取卵顆數分成三組,來比較懷孕率、流產率、活產率及胎兒體重。


臨床懷孕率的比較

低中反應組:新鮮胚胎植入懷孕率比較好

高 反應組:冷凍胚胎植入懷孕率比較好






取卵 1 ~ 5 顆的低反應組


新鮮胚胎植入的懷孕率比較高。新鮮胚胎植入懷孕率33.2%,冷凍胚胎植入懷孕率15.9%。

取卵 6 ~ 14 顆的中反應組


新鮮胚胎植入的懷孕率比較高。新鮮胚胎植入懷孕率49.6%,冷凍胚胎植入懷孕率44.2%。

取卵 15 顆以上的高反應組


冷凍胚胎植入的懷孕率比較高。新鮮胚胎植入懷孕率57.4%,冷凍胚胎植入懷孕率61.5%。





總結看起來,取卵在14顆以下的低中反應組,新鮮胚胎植入懷孕率比較高,差距比較大;取卵15顆以上的高反應組,冷凍胚胎植入的懷孕率比較高,但是差距比較小。


流產率的比較

低中高反應組:新鮮胚胎植入流產率比較低






取卵 1 ~ 5 顆的低反應組


新鮮胚胎植入的流產率比較低。新鮮胚胎植入流產率20.5%,冷凍胚胎植入流產率26.8%。

取卵 6 ~ 14 顆的中反應組


新鮮胚胎植入的流產率比較低。新鮮胚胎植入流產率15.7%,冷凍胚胎植入流產率19.3%。(統計上無差異。p = 0.09)

取卵 15 顆以上的高反應組


新鮮胚胎植入的流產率比較低。新鮮胚胎植入流產率13.8%,冷凍胚胎植入流產率15.0%。

總結看起來,新鮮胚胎的流產率比較低。


活產率的比較

低中反應組:新鮮胚胎植入活產率比較好

高 反應組:冷凍胚胎植入活產率比較好






取卵 1 ~ 5 顆的低反應組


新鮮胚胎植入的活產率比較高。新鮮胚胎植入活產率 25.9 %,冷凍胚胎植入活產率 11.5 %。

取卵 6 ~ 14 顆的中反應組


新鮮胚胎植入的活產率比較高。新鮮胚胎植入活產率 41.2 %,冷凍胚胎植入活產率 35.3 %。

取卵 15 顆以上的高反應組


冷凍胚胎植入的活產率比較高。新鮮胚胎植入懷孕率 48.9 %,冷凍胚胎植入懷孕率 52.0 %。





總結看起來,取卵在14顆以下的低中反應組,新鮮胚胎植入活產率比較高,且差距比較大;取卵15顆以上的高反應組,冷凍胚胎植入的活產率比較高,但是差距比較小。


出生體重的比較

低中高反應組:冷凍胚胎植入的胎兒出生體重略重。






取卵 1 ~ 5 顆的低反應組


冷凍胚胎植入的出生體重比較高。新鮮胚胎植入胎兒出生體重平均 3214 克,冷凍胚胎植入胎兒出生體重平均 3228 克。

取卵 6 ~ 14 顆的中反應組


冷凍胚胎植入的出生體重比較高。新鮮胚胎植入胎兒出生體重平均 3226 克,冷凍胚胎植入胎兒出生體重平均 3280 克。

取卵 15 顆以上的高反應組


冷凍胚胎植入的出生體重比較高。新鮮胚胎植入胎兒出生體重平均 3219 克,冷凍胚胎植入胎兒出生體重平均 3315 克。





總結看起來,冷凍胚胎植入後,胎兒出生體重略重,但是相差不到 100 克。( 100 克大約就是一瓶小瓶養樂多的大小)


取卵數越多、成功率越高






再來我們可以看一下,取卵數增加,懷孕率與活產率也增加。新鮮胚胎也是、冷凍胚胎也是一樣。 





再深入看一下,新鮮胚胎植入中,取卵如果從低反應組上升到中反應組,可以看到懷孕率明顯提升,上升了 16 %;但是如果是增加到高反應組只有增加 8 %,增加的幅度就沒有那麼明顯。活產率的差異也是雷同,中反應組高出低反應組有 17 %(活產率增加 17 %),高反應組只有增加 7 %。





再來是冷凍胚胎植入,(比較低反應組)中反應組的懷孕率增加 28 %,但是(比較中反應組)高反應組只有增加 17 %;(比較低反應組)中反應組的活產率增加 23.8 %,但是(比較中反應組)高反應組只有增加 16.7 %。





之前有提過,取卵數如果超過 15 顆以上,卵巢過度刺激的發生率就會明顯提升;嚴重型卵巢過度刺激會造成腹水、胸水等,過去還曾經出現過血栓造成嚴重併發症的案例。因此,在「多卵=高懷孕率」與「多卵=高卵巢過度刺激機會」,兩者之間應該要找到一個平衡,這就是專業不孕症醫師與不孕夫妻要一起討論、合作的課題了。(卵巢過度刺激看這裡


結論





取卵週期,如果取卵數 14 顆以下,新鮮胚胎植入的懷孕率比較好;取卵週期取卵數超過15顆以上,先冷凍胚胎、再解凍胚胎植入懷率比較好。

所以,取卵數小於 14 顆,卵巢過度刺激的機會極低的情況下,新鮮胚胎植入就可以省去多等待一個週期的時間,也可以獲得比較高的懷孕率(從打針刺激開始,就可以植入,減少等待的時間、降低平均費用)。

取卵數如果大於 15 顆,又合併會有卵巢過度刺激的情況下,冷凍胚胎等待下一個月經週期再解凍胚胎植入,一方面可以降低卵巢過度刺激的風險、另外一方面又可以獲得稍高的懷孕率(多等一個週期,獲得兩個好處)。


總結






取卵數 14 顆以下,新鮮植入好;取卵 15 顆以上,冷凍植入好。
(以上只是簡單建議,不同情況有不同選擇,確切治療模式還是要與醫師討論安排。)


需要門診諮詢

可以找日升,祝福大家早日生


預約門診



參考資料


註 1.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Vol. 110, No. 5, October 2018 0015-02。https://doi.org/10.1016/j.fertnstert.2018.05.024

(歡迎分享連結至 Facebook、Line、或是其他社群媒體。)
(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IVFLI.blogspot@gmai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李日升醫師保留所有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