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年9月19日 星期四

● 免疫血栓試管分享 ● 海外重複植入失敗,李女士克服血栓、免疫、ERA,送子鳥植入一次成功生產

作者:李日升醫師





試管重複植入失敗是指試管胚胎植入兩次(或以上)沒有成功懷孕或活產,大約有10 % ~ 15 %的試管家庭會遇到重複植入失敗。

重複植入失敗可能的原因包含:胚胎染色體、內膜著床時間、免疫攻擊、血栓異常等等。其他如:輸卵管水腫、子宮內膜息肉、甲狀腺低下、雌激素/黃體素不足等,

本篇文章分享重複植入失敗後,需要安排的檢查,以及如果有異常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李女士38歲海外植入兩次失敗






李女士在海外知名養O醫院進行試管嬰兒療程,38歲時第一次植入兩顆第三天胚胎,驗孕淺著床 bHCG 19;第二次同樣植入兩顆第三天胚胎,bHCG < 0.1,未著床。

重複植入兩次失敗後,李女士決定飛來台灣送子鳥,進行諮詢與檢查。


重複植入失敗後的檢查


重複植入失敗的家庭,建議在進行新的胚胎植入療程前,進行詳細的檢查,避免原因沒有解決導致再度失敗。

撇除基本原因,重複植入失敗的檢查重點包含:胚胎或夫妻染色體、內膜著床時間、免疫攻擊、血栓異常。

胚胎染色體藉由PGS可以鑑定選擇染色體正常胚胎再進行植入;內膜著床時間可以藉由ERA基因分析來判定時間;免疫攻擊與血栓異常,建議植入前後都需要安排檢查、比對著床前後的指數變化、精準判斷失敗原因、精準用藥。

李女士第一次胚胎植入,植入第三天的胚胎有淺著床 bhCG 19,但是ERA檢測結果發現李女士的子宮內膜需要比常人多24小時才會成熟、才適合胚胎植入。

囊胚培養結果也優於李女士之前的試管經驗,取卵14顆、有9顆成功發育成囊胚、其中5顆PGS後染色體都正常、其他4顆未達PGS標準所以未切片。

免疫檢查傳統抗心磷脂抗體、抗醣蛋白抗體、狼瘡抗體、甲狀腺抗體皆陰性,進階指標B細胞、NK細胞皆正常,意外發現腫瘤壞死因子 5.4 偏高。

血栓指標S蛋白正常,DD 0.43 符合普通標準,但是高於嚴格標準(<0.19)。


植入計劃:3代試管普拉斯合併血栓免疫治療






綜合檢查結果,植入計劃選擇3代試管普拉斯合併血栓與免疫治療。3代試管普拉斯代表依照ERA時間植入PGS正常胚胎:在正確的時間、植入正常的胚胎;植入前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復邁Humira,希望可以抑制植入後的免疫反應;植入時使用抗血栓藥物,目標胚胎著床早期血栓指標 DD<0.19。

植入後第四天,bhCG 16,胚胎順利著床,代表ERA時間準確無誤;DD 0.21下降中,代表血栓治療有效;腫瘤壞死因子 39.7 意外升高,代表復邁Humira可能沒有明顯效果。植入後第六天 bhCG 72,翻倍超乎預期;DD <0.19符合嚴格標準;這天判斷胚胎發育符合預期,立即改用欣膝亞Cimzia希望能夠抑制腫瘤壞死因子。

植入後六天到14天,這段胚胎早期著床期間,血栓指標 DD 都 < 0.19,符合嚴格標準。胚胎發育符合預期,第14天 bhCG 1584,腫瘤壞死因子也如預期下降至 26.3。


海外追蹤至畢業


植入後頭兩周平安度過後,李女士即可返回香港進行追蹤。懷孕五週超音波看到早期妊辰囊 1.3 公分,符合標準;六週有微弱心跳;七週心跳每分鐘 133,符合標準;八週心跳每分鐘 152;十週心跳每分鐘 174,胎兒 3.5 公分大,符合預期;懷孕 12 周胎兒大小 5.6 公分,心跳 147,順利畢業。

這段期間,陸續追蹤血栓指標,直到10周心跳穩定前,都維持 DD <0.19;十週後,因為胚胎發育穩定,心跳速度符合預期,開始調降血栓藥物,DD 開始微微升高,但是在12周畢業前 DD 都保持 0.34 以下。

寶寶出生體重2850,足月剖腹產,李女士順利完成了成家的夢想,擺脫了重複植入失敗。


重複植入失敗的三個成功關鍵






第一個成功關鍵:有做ERA


D3 胚胎植入懷孕史、或是自然懷孕史都無法推論 ERA 時間。ERA 代表的是「囊胚」植入的時間。囊胚包含了第五、第六、第七天的囊胚,凡在這幾天內發育成「囊胚」的胚胎,都可以套用ERA 的時間來植入。

ERA 的三個重點:囊胚植入、黃體素起始時間、黃體素持續時間。最佳化 ERA 的植入療程是採用冷凍胚胎植入並且搭配賀爾蒙週期,也就是口服雌激素建立內膜後、在指定的時間開始使用黃體素、依照 ERA 時間持續用黃體素進行內膜熟成,再進行囊胚植入。

40 歲前女性 ERA 多為標準時間 120 小時,但有約 30% 的女性會需要多 24 小時,內膜才會成熟可植入;也有更少數(5%)女性的子宮內膜,僅需 96 小時即可熟成植入。李女士恰好是少數的 144 小時,也就是內膜需要多 24 小時黃體素熟成,才適合胚胎植入。


第二個成功關鍵:血栓


血流順了,胚胎發育環境會改善。傳統認為血栓指標 DD <0.55 即可,但是近期發現部分重複植入失敗女性,DD 需要採用嚴格標準 < 0.19才能達到最佳懷孕結果。


第三個成功關鍵:免疫與動態追蹤


傳統免疫學建議安排兩次抽血檢查,兩次檢查間隔三個月,如果兩次皆有異常表示有免疫問題。傳統的檢驗項目包含:抗心磷脂抗體、抗醣蛋白抗體、狼瘡抗體。但是,臨床經驗發現這樣的檢查標準、檢查項目,可能會遺漏某些免疫媽咪。

李女士的傳統免疫學項目皆為陰性,但是腫瘤壞死因子呈現陽性,如果沒有檢驗腫瘤壞死因子,可能會誤判李女士重複植入失敗與免疫無關;李女士植入後腫瘤壞死因子意外升高,如果只安排在植入前檢驗一次腫瘤壞死因子,可能會誤判為弱陽性,錯過了治療時間。

因此,目前重複植入失敗的家庭,我們都會安排進階免疫指標與免疫動態追蹤,比較植入前後、著床前後的免疫變化,及早緝兇、及早治療,提高成功生下寶寶的機會。


血栓治療的缺點


血栓治療雖然可以改善胚胎發育環境,但是也不是沒有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降低母體凝血機制,提高母體出血可能性。

重複植入失敗家庭使用降血栓藥物,目標都會希望將血栓指標降到最低,採用最嚴格的標準 DD < 0.19。DD 是母體內血塊分解後的產物,可以間接代表著母體內的凝血功能。正常人體內凝血與溶血栓有動態平衡機制,普遍認為 DD 0.19 ~ 0.55 之間是正常範圍。經過血栓治療後的試管媽媽,如果採用嚴格標準:DD < 0.19,代表著體內凝血機制已經壓到最低。

DD < 0.19,一旦有自發性出血,因為母體自我凝血保護機制已經失效,就有可能引發不可控的內出血,譬如腦出血、關節出血、深層肌肉出血、腹腔內出血等急性疾病,此時就需要停止血栓治療,改採止血治療。這種急性疾病最明顯的症狀就是頭痛、關節痛、肌肉痛或抽筋、腹痛等。部分中醫治療譬如推拿、針灸、拔罐等,也有可能意外引發內出血,一定要避免。

針對重複植入失敗,在合理不傷害的情況下,理想的血栓指標 DD < 0.19 ,這需要醫師、客戶、客戶的家庭一起互相配合,密切追蹤內出血症狀,才能夠達到治療目的又能夠保護母體安全。


免疫治療的缺點


免疫治療最大的缺點是植入後才知道有沒有效。免疫治療的目的是抑制免疫系統的活化,在未植入前的檢查縱使再完善,也只能評估未植入前的身體情況與療效,真正的關鍵點還是在植入後的胚胎發育。

因此,針對重複植入失敗的免疫媽咪,在送子鳥植入後都會安排定時的免疫動態檢查,第一時間了解胚胎著床後的免疫變化,希望能夠在胚胎早期發育的過程中,提早發現、提早治療。如果治療無效,也可以提早發現,提早更改藥物。


治療效果看胚胎發育


治療的效果好不好,關鍵除了醫療團隊的經驗,重點就是要觀察胚胎發育的情況,著床早期bhCG是否順利翻倍,五週到八週間心跳是否如預期加速,八週到12週胎兒身長是否如預期增加,這些都是評估的重要指標。如果胚胎發育異常,就需要重新分析指數變化,希望提早介入、提早改善胚胎發育環境。

李女士在海外植入兩次未能成功,海外胚胎培養結果不如預期,到送子鳥取卵14顆卵養成9顆囊胚,其中5顆切片胚胎送檢都正常,代表送子鳥的胚胎師團隊技術專業,一次到位;ERA也是成功要素,代表基因醫學在新時代的試管療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植入前的免疫與血栓檢查,也提供我們治療方向,精準的使用免疫製劑與抗血栓藥,讓李女士可以植入一次就順利生下健康寶寶。

血栓、免疫、ERA,是近年試管療程中三個關鍵項目,遇到重複植入失敗,這三個項目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簡單的說:如果是正常的胚胎,怎麼生不下來呢?事出必有因。


媽咪卡片







Dear 李日升醫生及送子鳥台北團隊
我們的兒子已經健康出生了
非常感謝你們的幫助及照顧
小小心意,請笑納



需要門診諮詢

可以找日升,祝福大家早日生。

更多關於血栓與免疫


參考資料


註 1. 血栓機制與孕期治療。https://ivfli.blogspot.com/2024/03/DDPregnancy.html

註 2. 免疫排斥胚胎的理論機制。https://ivfli.blogspot.com/2024/03/ImmuneRejection.html

註 3. 免疫療程三角關係:胚胎、免疫、藥物。https://ivfli.blogspot.com/2024/03/ImmuneEmbryoMedication3.html

註 4. 血栓試管案例: S蛋白缺乏合併抗凝血藥物,試管媽媽植入一次就成功。https://ivfli.blogspot.com/2022/03/IVFLBRProteinS.html

註 5. 腫瘤壞死因子案例:● 免疫試管案例分享 ● 一胎子癲前症,二胎免疫風險高。雙胞胎克服腫瘤壞死因子順利生產。https://ivfli.blogspot.com/2024/01/RIFP2TNFaHumira.html


( 歡迎分享連結至 Facebook、Line、或是其他社群媒體 )
( 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IVFLI.blogspot@gmail.com )
( All rights reserved 李日升醫師保留所有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