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9月15日 星期五

習慣性流產女性懷孕早期使用高劑量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活產率

作者:李日升醫師





流產,代表曾經懷孕但是沒有成功活產。習慣性流產是指有兩次流產經驗女性,就代表有習慣性流產。習慣性流產之後,首要的檢查包含:夫妻染色體檢查,輸卵管檢查、子宮腔檢查,免疫篩檢等。

免疫篩檢如果有異常,國際上目前建議可以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合併抗血栓藥物,進行初步的治療。

免疫球蛋白 IVIG 在過往被認為對於懷育率及活產率沒有太大的幫忙。但是,2022有一篇高品質隨機研究發現,習慣性流產女性懷孕早期使用高劑量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活產率。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篇研究的內容。


研究內容


這篇研究個案都是在日本女性,從北到南,不同的城市,個案都是自然懷孕,過去曾經有四次的自然流產史,或是曾經有一次胚胎正常但是流產的經驗。這些已經自然懷孕的個案隨機分配進行IVIG治療或是安慰劑治療。

接受免疫球蛋白 IVIG 治療的個案,安排一輪的療程,一輪連續施打五天,每天施打 400 mg / kg,換算總量是 2000mg/kg。有些個案在懷孕4週左右的時候施打,有些在懷孕6週左右的時候施打。


IVIG 有機會提高活產率






研究結果發現,有使用IVIG 治療女性,自然懷孕能持續到22週的比例較高,活產率也比較高。有使用IVIG 的流產率也比較低。


IVIG 早一點施打效果比較好






研究結果也發現,如果懷孕後六週才開始施打IVIG,跟對照組比較,不會改善未來活產機會。

研究發現,懷孕四週五週前後,就開始進行IVIG 療程,持續懷孕到22週的機會顯著提升,活產率也顯著提升。





研究另外發現,有施打早產機會偏高,胎兒出生體重偏低。研究中也發現,即使施打IVIG,染色體正常胚胎也可能流產。這兩個現象隱含著,要成功活產,除了免疫問題以外,還有可能有其他隱藏的問題存在。


結論


這篇研究針對習慣性流產個案,使用IVIG治療,主要個案都是日本人(亞洲人)的隨機分配臨床研究分析,算是非常高品質的研究。

這篇研究結果帶來幾個寶貴的資訊:
1. 針對習慣性流產個案,使用免疫球蛋白療程,可以提高活產率。
2. 免疫球蛋白療程要早一點用比較有效,超過六週後使用效果不太明顯。
3. 使用免疫球蛋白療程,正常胚胎仍然有可能有其他因素造成流產。


心得


重複植入失敗跟習慣性流產,原因應該是相近。植入後有著床,著床後胚胎可能有發育,但是遇到某些因素造成胎停,這樣都算是流產。

這篇文章分析的是習慣性流產個案接受 IVIG 療程之後的效果,這樣的效果應該可以延伸應用在重複植入失敗的療程。

研究發現,懷孕早期使用IVIG,可以提高活產率,如果進一步衍伸到試管嬰兒,免疫不孕的媽媽如果早一點就開始使用IVIG,或是植入前就使用IVIG,或許就有機會提高活產機會。這也是目前我們臨床觀察到的,植入前就先使用IVIG(診斷為免疫不孕且需要使用IVIG治療),活產率比較高。

這篇研究使用高劑量的IVIG療程,完整療程,前後共五天,每天施打,每公斤400mg 的IVIG,換算每公斤2000mg。目前在台灣IVIG主流的療程,完整療程是三輪,每一輪間隔大約14~21天,一輪大約一天到兩天(視施打的瓶數),一輪每公斤大約 700~800mg,這樣三輪推算下來大約每公斤 2100~2400mg,跟研究的劑量相近。

完整療程分為三輪也有其優點,可以觀察胚胎發育變化,如果發展順利,或許可以免除第二輪或第三輪(罕見);如果沒有著床,也可以免除第二輪或第三輪;胚胎如果發育稍慢,或許也可以提前施打下一輪。

這篇研究提出一個關鍵資訊:染色體正常胚胎,施打IVIG,仍有可能有流產可能。這個資訊表示仍有可能有除了免疫以外的兇手,可能會讓胚胎發育終止。

最後,使用IVIG的習慣性流產媽媽,胎兒比較會早產、胎兒出生體重比較輕。這可能代表,某些胚胎,原本可能因為著床環境有異常,不利於胚胎發育,但是因為IVIG拯救了胚胎,但是這些基礎環境因素仍然或多或少影響了胚胎未來的發展,所以造成了早產或胎兒出生偏低。


未來可能


根據本篇研究,習慣性流產女性懷孕早期使用高劑量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活產率,懷孕四週~五週之間,或是更早,使用IVIG的最好時機。這樣的結果應該可以延伸到重複植入失敗的媽媽,讓這些媽媽可以早日生,早日帶一個孩子回家。


需要門診諮詢

可以找日升,祝福大家早日生。


預約門診



參考資料


註 1.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in women with four or more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es: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EClinicalMedicine. 2022 Jun 29;50:101527. doi: 10.1016/j.eclinm.2022.101527. eCollection 2022 Aug.


( 歡迎分享連結至 Facebook、Line、或是其他社群媒體 )
( 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IVFLI.blogspot@gmail.com )
( All rights reserved 李日升醫師保留所有權利 )